先天性白內障全攻略:症狀、診斷、治療與照護必知

當你第一次聽到「先天性白內障」這個詞,可能心裡一沉,擔心寶寶的眼睛出了什麼問題。別急,這篇文章會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步步了解先天性白內障的所有細節。我寫這篇是因為我朋友的寶寶曾經被診斷出這個問題,當時他們全家慌得不行,跑了好幾家醫院才搞清楚狀況。所以我想,與其讓大家瞎忙,不如把經驗整理出來。

先天性白內障其實不是什麼罕見病,但很多家長一開始會忽略,以為寶寶只是視力發育慢。這可就錯了,如果拖久了,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視力。今天我們就從症狀、診斷、治療到術後照顧,全部講清楚。

先天性白內障指的是嬰兒在出生時或嬰兒期就出現水晶體混濁的現象,它會阻擋光線進入眼睛,導致視力模糊。根據統計,大約每10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到3個案例,不算太常見,但也不能輕忽。

什麼是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簡單說就是寶寶眼睛裡的水晶體變得混濁,像是一層霧擋住了視線。這和老年人得的白內障有點像,但成因和處理方式不太一樣。先天性白內障可能單眼或雙眼發生,有些是遺傳的,有些則是懷孕期間感染或藥物影響。

我記得我朋友當時問醫生,為什麼寶寶會得這個病?醫生說,原因很多,可能是基因問題,也可能是媽媽懷孕時得了風疹之類的感染。不過,很多時候找不到明確原因,這點讓家長很沮喪。但別灰心,現在醫學進步,及早發現就能處理。

先天性白內障的類型也不少,有的只是水晶體邊緣有點混濁,不影響視力;有的則是整個水晶體都霧了,非處理不可。下面這個表格幫你快速分類:

類型描述常見影響
局部性白內障只有部分水晶體混濁可能輕微,視力影響小
完全性白內障整個水晶體混濁視力嚴重受損,需及早治療
遺傳性白內障家族病史相關可能伴隨其他眼部問題

看到這裡,你可能想問:那先天性白內障會不會自己好?很遺憾,大多數不會。水晶體一旦混濁,通常不會恢復透明,所以得靠醫療介入。

先天性白內障的症狀有哪些?

寶寶不會說話,怎麼知道他有先天性白內障?這就得靠家長細心觀察了。最明顯的跡象是瞳孔看起來發白或灰濛濛的,正常寶寶的瞳孔應該是黑色的。另外,寶寶可能對光線敏感,或者眼睛經常顫動。

我朋友那時候發現寶寶老是斜眼看東西,帶去檢查才確診。其他症狀包括:寶寶不追視移動的物體、眼睛看起來有點「呆滯」、或者經常揉眼睛。如果你注意到這些,別猶豫,快找眼科醫生。

這裡列出幾個關鍵症狀,幫你快速判斷:

  • 瞳孔顏色異常:發白或灰濛濛
  • 視力行為異常:不追視、斜視
  • 對光反應差:怕光或無反應
  • 眼睛外觀:可能伴有其他畸形

不過,這些症狀不一定都是先天性白內障,也可能是其他眼病。所以別自己下診斷,專業檢查才是王道。

如何診斷先天性白內障?

診斷先天性白內障不能靠猜,得去醫院做詳細檢查。通常眼科醫生會先用眼底鏡看寶寶的眼睛,如果水晶體混濁,就能初步判斷。接著可能做超音波檢查,評估水晶體的程度。

我朋友帶寶寶去檢查時,醫生還做了視力篩檢和基因測試,因為他們家族有病史。整個過程大概花了半天時間,不算太複雜。但我要提醒,選擇醫院很重要,最好找有小兒眼科經驗的機構。

診斷流程通常包括:

  1. 初步問診:了解家族史和孕期狀況
  2. 眼部檢查:包括瞳孔反應和水晶體觀察
  3. 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或OCT掃描
  4. 視力評估:適合年齡的測試方法

如果確診是先天性白內障,醫生會根據混濁程度建議治療方式。輕微的可能只要定期追蹤,嚴重的就得考慮手術。

治療選項:從觀察到手術

治療先天性白內障沒有單一答案,得看寶寶的年齡和病情嚴重度。如果混濁程度輕,不影響視力,醫生可能建議先觀察,每半年回診一次。但要是視力受損,手術就是必要選項。

手術聽起來可怕,但現在技術很進步,成功率很高。我朋友的寶寶在6個月大時動了手術,現在視力恢復得不錯。手術主要是把混濁的水晶體摘除,然後植入人工水晶體。不過,小寶寶的眼睛還在發育,所以植入時機得仔細評估。

下面這個表格比較常見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適用情況優點缺點
觀察追蹤輕度混濁,視力未受影響非侵入性,無風險可能延誤治療
藥物治療極少數案例,用眼藥水控制簡單方便效果有限
手術治療中度至重度,視力受損根本解決問題有手術風險,需復健

手術費用方面,在台灣,先天性白內障手術可能部分由健保給付,但自費項目如特殊人工水晶體可能要幾萬元台幣。我朋友花了大概十萬台幣左右,包括術後復健。不過這因人而異,最好先問清楚醫院。

手術過程詳解

如果醫生建議手術,家長最關心的是過程安不安全。先天性白內障手術通常全身麻醉,時間約1-2小時。醫生會用微創方式切除混濁水晶體,然後決定是否植入人工水晶體。

這裡有個爭議點:什麼時候植入人工水晶體最好?有些醫生主張早點植入,有些則建議等寶寶大一點。我朋友的案例是同時植入,但術後得戴眼鏡輔助。手術風險包括感染或青光眼,不過發生率低,約1-2%。

手術後,寶寶需要住院觀察幾天。醫院會教家長怎麼點眼藥水、避免寶寶揉眼睛。這段時間最累人,但為了孩子好,得耐心照顧。

老實說,手術那幾天我朋友幾乎沒睡,一直擔心寶寶不舒服。但醫生說,現代技術已經很成熟,別太過焦慮。

術後照護與復健

手術只是第一步,術後照護才是長期抗戰。先天性白內障術後,寶寶的視力可能不會立刻恢復,需要復健訓練。這包括遮眼治療(如果單眼手術)、視覺刺激活動等。

我朋友每天花時間帶寶寶玩追視遊戲,用鮮豔的玩具吸引他看。復健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家長得有心理準備。另外,定期回診很重要,醫生會監測眼壓和視力進展。

以下是術後照護要點清單:

  • 按時點眼藥水:預防感染
  • 避免外傷:防止寶寶揉眼睛
  • 復健訓練:如遮眼療法、視覺遊戲
  • 定期回診:監測併發症如青光眼

如果一切順利,大多數孩子能擁有接近正常的視力。但有些案例可能需二次手術或長期戴眼鏡。

常見問題解答

問:先天性白內障可以預防嗎?
答:部分可以,比如媽媽懷孕時避免感染和有害物質。但遺傳性的很難預防,只能及早發現。

問:手術後視力能完全恢復嗎?
答:不一定,但多數孩子能達到可用視力。早點治療效果更好。

問:先天性白內障會復發嗎?
答:手術後水晶體不會再混濁,但可能出現其他問題如青光眼,需長期追蹤。

問:治療費用貴嗎?
答:在台灣,健保可能部分給付,自費項目視醫院而定。建議先諮詢多家機構。

寫到這裡,我想起我朋友常說的一句話:先天性白內障雖然麻煩,但不是絕路。只要家長保持冷靜,配合醫生,孩子還是有機會擁有清晰視界。

最後提醒,這篇文章是基於經驗和資料整理,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如果你懷疑寶寶有先天性白內障,快去找眼科醫生吧!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